巴黎圣母院大火为何震惊全球?


2019年04月20日 01:31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叶廷芳


震撼全球的巴黎大火


叶廷芳


       4月16日清晨一觉醒来,手机微信一页一页翻过,皆是熊熊火光!仔细一看,是巴黎圣母院被焚!有如五雷轰顶,痛不欲生!不是吗?作为专业的外国文学研究者,她是我所景仰的法国伟大浪漫派领袖雨果的同名小说灵感的激发者和背景;作为建筑爱好者,她是我所欣赏的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作为旅游者,她是我多次的光顾之地,尤其是第一次,我沿着她狭窄的旋梯登上了她的顶端,纵览世界名都巴黎的市容,尽情观赏着她的双塔顶上奇妙的怪兽雕塑群!就是这一次,我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以及塞纳河两岸对她尽情拍摄,所耗胶卷达一卷半之多!就在这第一次巴黎之行(1991)的12天中,我先后五次去了这座辉煌的建筑圣地,或者观赏她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或者惊叹她别出心裁的建筑结构,饱览她无数的雕塑杰作,或者欣赏她巨大的玫瑰花窗,有时爬上钟楼去安慰卡西莫多那颗善良、忠诚的灵魂,当然也去过地下墓穴,看能不能遇到见义勇为的吉普赛女郎艾斯米拉达游荡的灵魂……



       在欧洲约3700年的建筑史上,经历了十几代各不相同的建筑风格。其中盛行于中世纪晚期(约11-14世纪)的哥特式风格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存在过的三种不同风格(前两种分别是拜占庭风格和罗曼风格,也都是宗教建筑)中的“最美风格”,其直刺苍天的塔尖构成欧美城市“最美天际线”。


       哥特建筑彻底摆托了拜占庭建筑开始的伊斯兰建筑的影响,恢复了以古希腊罗马时代依据的以拉丁十字为平面造型原则(即在长方形的“肩部”向左右伸出两个耳堂),将罗曼时期的圆拱改为尖拱或曰“勒拱”,墙外则加扶壁或飞扶壁,给予顶部的重力以支撑。立柱采用束形柱(即像用许多细圆柱捆在一起的巨型柱子)。柱上和壁上装饰着大量的精美雕塑,它们多以宗教内容为题材。堂内光线较为昏暗,略带神秘色彩。楼梯狭窄且盘旋而上。巨大的玫瑰花窗是哥特建筑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哥特建筑的标志性特征当推其挺拔俏丽的尖顶,它直插云天的气势营造出一种急欲接近上帝的空间效果。可以说,哥特建筑是宗教与建筑、技术与艺术、结构与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



       巴黎圣母院属于早期的哥特建筑,始建于1163年,历经约180年才建成(这个工期在欧洲的宗教建筑史上并不是最长的:君不见,耸立于巴塞罗那的那座圣家族教堂始于1883年,至今仍脚手架林立)。近900年来,她经历过多次改建和维修,越来越严谨和精致。法国伟大文豪在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中用了70页的篇幅对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和讴歌。加上他的这部同名小说在国际上的流行与影响,使作为教堂的巴黎圣母院更加深入人心并拥有深厚的人文蕴藏。



       欧洲的哥特建筑有五大代表作。除早期的巴黎圣母院外,还有中期的亚眠大教堂(位于巴黎附近的亚眠市)、科隆大教堂(德国)以及晚期的米兰大教堂(意大利)和英国的西敏寺。就建筑之规模与艺术之丰富而言,后四座都超过了巴黎圣母院,尤其是亚眠大教堂,故她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1982)。但因巴黎圣母院位于国际大都会巴黎市中心,参观过她的人恐比其他任何建筑都多,加上她与文学的关系,故她的被焚,引起全世界那么大的震动!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建筑物被焚时引起那么广泛而强烈的关注,体现了她是真正的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在提高。



       值得庆幸的是,欧洲几乎所有的大型建筑都是石构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不易燃烧。巴黎圣母院的主体建筑也是石构建筑。唯独她那个俏丽的塔尖是木构建筑。这次被焚的恰恰是这个易燃的部分。正是这个缘故,巴黎的消防队员和有关当局来得及组织大批人员将主体建筑内部的大量文物及时抢救出来。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法国总统当场表示,一定要将这座被烧坏的伟大建筑予以修复。仅仅24小时,善款即达7亿!相信这一万众瞩目的神圣殿堂,经过这一飞来横祸后,会很快得到康复。


       网上看到部分同胞对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幸灾乐祸。他们觉得这为当年圆明园的被焚报了一剑之仇。这样的情绪显然是不文明的。任何民族在其前进过程中都有可能犯错误,同时任何民族在其犯错误的时候,都有另一部分人代表人类良知,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当德国国会通过决议决定参与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李卜克内西当场发出严正抗议。往前推半个世纪,当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时候,正是这个民族的精英维克多•雨果代表人类良知,发出强烈的谴责。而且正是这个雨果第一次将营造了151年的圆明园与建造了180年的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对任何人类智慧的成果予以珍惜,对任何在历史上创造了高度文化的民族表示敬意!



       这里我还要提一下德意志民族智慧的代表歌德。晚年,当他的秘书艾克曼向他提及:有时听到有人议论你,说你在德法战争(1807)中对法国人恨不起来,至少没有以诗人的姿态去参加战斗。歌德停了停回答说:“恨?法国是个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的民族,我自己的文化知识许多都来自法国。对这样的一个民族我怎么恨得起来呢?”停了停他又说:“对我来说,文明水平才是最重要的。”“我发现,那些文明水平越低的民族,仇恨越大”。当我第一次读到歌德这番话时,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法国的人口不到6千万,但她在历史上所创造的文化奇迹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就占世界第三位,几乎与第一、第二位的中国和意大利相近;她历史上所拥有的称得上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数以百计;仅仅一个卢浮宫就足以令人倾倒……


       一个民族,只有看得到并承认别人的长处,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


       (叶廷芳,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近30年来致力于建筑美学研究。)



分享按钮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