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4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线上举办


2022年06月01日 07:30    来源:美中时报    王宁 林虹雨

       北京时间2022年5月27-29日,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绿发会,美国柯布研究院和匈牙利布达佩斯特长期可持续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15 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 4 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生态文明与生态家园建设”,共计历时3天,分别就“生态文明与生态村”、“生态文明与生态城”、“生态文明与生态网络共同体”三个题目展开讨论。来自中国、美国、印度、匈牙利、不丹、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韩国、日本等地的210余位生态文明专家和生态文明一线实践者就论坛主题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柯布院士在做大会致辞



克莱蒙市长翟德•利诺(Jed Leano)视频致辞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青松致辞



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诺伯特•希兹马迪亚(Norbert Csizmadia)致辞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樊美筠博士致辞



韩国可持续系统研究院创始人朴淑炫(Sukhyun Park)女士在发言



泰国著名生态村Pun Pun的发起人荣阳傣(Jon Jandai)先生



不丹嘉宾旺楚克(Tshewang Wangchuk), 中国嘉宾王子人、牛昀,英国嘉宾英迪拉(Indra Adnan)在“生态网络共同体”专题会上


       年俞97高龄的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在致辞中强调,当今世界,没有什么比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更重要的事情了。对中美两国来说,没有什么比实现生态文明更重要的目标了。在一切层面上,这个世界需要的都是有机共同体,因为有机共同体是生态文明的细胞。他由衷地希望大家都加入到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共同拯救我们的地球。在严肃表明中美之间合作发展、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为本次论坛奠定了基调。


       中方主办方代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青松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生态文明是人类战胜这些困难和挑战、走出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中国正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已命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6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36个,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克莱蒙市长翟德•利诺(Jed Leano)向与会中外嘉宾介绍了过去一年里克莱蒙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主要进展。首先就是启动了市南区利民计划,这是第一次把住房和即时交通一并规划;其次就是在所有新建草坪和建筑材料上应用了新的设计标准。最后,他鼓励所有定居该市的新市民,采用100%可再生的能源,这将为该市的减排工作带来巨大的促进。


       大会的主要组织者樊美筠博士认为:“尽管今天世界问题丛生,但没有一个问题比我们的星球变得越来不宜居这一问题更急迫了。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因为在可见的未来,我们只有这一个地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研究院在过去的10多年里克服艰难,坚持在美国举办这个海外最大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主要原因。”匈牙利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心(The Budapest Centre for Long-TermSustainability)研究主任阿提拉•格朗皮埃尔(Attila Grandpierre)博士认为生态文明亟需一种“生态转向”,亟需一种 “以生命、有机共同体和自然为中心的世界观”。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安德鲁•施瓦兹(Andrew Schwartz)也认为生态文明需要从世界观的转变开始,要以过程思想改变人类活动方式,中美要以伙伴关系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改变这个世界,为人类创造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携手共进。匈牙利布达佩斯特长期可持续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诺伯特•希兹马迪亚((Norbert Csizmadia)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异常重要,因为自新冠疫情爆发后,可持续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关注联系性、复杂性和可持续性。”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博士在提交给大会的论文中提出了“深度共生”概念。在他看来,基于有机过程哲学的“深度共生”概念可以为“生态共同体”提供哲学支撑。“深度共生”概念认为,我们不是偶然相互依存,而是必然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是生命的本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对于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动态和谐关系, “深度共生”概念将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村


       27日,针对“生态文明与生态村”这一主题,论坛特邀日本亚洲乡村研究所专家荒川朋子(Tomoko Arakawa)女士;中国三生谷生态村发起人、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秘书长汪海潮先生;美国洛杉矶生态村发起人露易丝·阿金(Lois Arkin)女士以及泰国生态村的发起人荣阳傣(Jon Jandai)先生共四位嘉宾进行主题内容的分享。


       荒川朋子所在的生态村位于日本东京以北200公里处,对于她所在的生态村而言,核泄漏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挑战,但她与她的团队正在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露易丝认为自己所在的生态村与通常意义上的生态村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致力于解决“如何在城镇之中过上一种像生态村的生活”问题的典范。她所在的生态村正面临着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挑战,她与她的团队正在积极地为寻找一种更为清洁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模式做出努力;荣阳傣所在的生态村位于泰国清迈以北约50公里处,这一生态村的建立起源于他及他的团队于20年前所发起的“种子保育运动”。在这里,人群没有共同领袖、个人没有私有财产,所有人都致力于种子保育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们之间不知道如何相处”。为此,他与他的团队开始在生态村中推行一种能够“让人们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项目,并建立起一些相关的基金会来为这一项目提供保障;汪海潮所在的生态村位于浙江省三生谷胥玲村,他考察了世界各地的许多生态村,并吸取了成功经验,立足于“关系”这一核心观点之上建立起了三生谷生态村。汪海潮表示,“让现代中国年青年获得一种超越城市与乡村之间隔阂的‘共生’的生活方式,便是三生谷生态村的责任所在。”


       二、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


       28日,针对“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这一主题,论坛特邀来自美国、曾在中国武汉大学任教的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布鲁斯·汉森(Bruce Hanson)博士担任主持人,并邀请美国慈悲城运动领军人安妮·赫姆基(Ann Helmke)女士、柯布研究院副院长玛丽·莫尔(MaryElizabeth Moore)博士、韩国可持续系统研究院创始人朴淑炫(Sukhyun Park)女士、中国成都的邝宁先生与中国长沙的刘波先生分享他们在这一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安妮认为,她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衷与责任心来源于儿时在乡村中生活的经历与她父亲的影响。在她看来,“如何融入与如何帮助别人”便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但同时,这也是难得的机遇;朴淑炫表示对于首尔的生态城市建设来说,其所面对的挑战主要来源当地政府的政策计划。她正努力探索在城市中建立起生态村的可行路径,并试图以此促进城市的转型;邝宁所工作的生态地区名为麓湖社区,他和他的团队正试图将麓湖社区建立为一个“100年湖水清澈”的小型城市。他说,“麓湖社区的建设有四种角色的参与、有五个维度。”四种角色的参与分别为(1)居民为主力部分的参与(2)在地的地产商、开发商、物业的参与(3)政府的参与(4)所有成都市民,甚至全中国的热爱这片土地的人的参与;五个维度分别为:(1)社区的基本的服务(2)社区的人文(3)社区的议事会(4)公共的精神(5)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刘波所从事的生态城市事业为“海绵城市”,自15年前,他便开始尝试将欧盟国家治理河流的经验引入中国以解决在城市中出现的内涝灾害问题,为此,他建议引进“海绵城市”概念。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将雨水自然吸收、存储,等到干旱的时候再将雨水进行释放,就像海绵一样,具备一定的弹性。同时,刘波也认为,海绵城市的出现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与城市的安全性;玛丽·莫尔也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效沟通、人的领导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良好范例的重要性、政策的有效推行、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友好态度这六点是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公平的关键所在。


       三、生态文明与生态网络共同体


       29日的论坛主题聚焦在了一个新的焦点上,即“生态文明与生态网络共同体”。韩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创始人兼董事李东雨(Dongwoo Lee)博士担任主持,不丹基金会执行董事旺楚克(TshewangWangchuk)先生、中国著名公益环保项目“捡拾中国”负责人王子人女士与牛昀女士以及英国另类政治平台联合发起人英迪拉·阿德南(Indra Adnan)作为特邀嘉宾进行了分享。


       旺楚克说“不丹目前正处在一个非常有趣的交叉路口,一方面,互联网可以为线上社区带来非常多的正向和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努力探索如何在互联网社区中去体现更多的人的善与美的这一方面潜力。”;王子人与牛昀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她们所创建的生态小程序“捡拾中国”,她们的“捡星”团队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年轻人做出榜样;阿德南认为,“近些年来自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正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人们有必要重新创造人与人的简单联系,并在此之上实现生态文明的构建。”同时,她也从辩证的角度对新冠疫情进行了分析。在她看来,抛开疫情带来的损害不谈,疫情本身也为全世界的人们创造了更多在网络线社区共同体相处的机会。


       最后,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代表菲利普·克莱顿对本日论坛的分享进行了总结,他说“网络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网络可以帮助我们传递信息、获得信息,但是它也有可能让年轻人沉浸其中,而忽略了现实的世界、现实的生活。”“对生态文明来讲,我们需要一种科学方面的新的哲学观和伦理观,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价值观系统去引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走向生态文明。”


       本届论坛受到各大媒体高度关注,“新华社”“国际日报”“美中时报”等海内外多家媒体相继对会议进行报道,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经过中国绿发会平台和北大1898平台播放,已有50余万人收看了本届论坛。



       相关链接:


       “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迈向零污染的地球”论坛线上举行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启动 中美携手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中外生态人共庆 “生态圣贤”柯布院士97岁华诞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