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美50多位学者聚会大连 应对“人类世”挑战


2021年07月17日 06:22    来源:美中时报    王宁 何琼辉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全球变暖,无处不在的酷暑、飓风、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无不昭示着“人类世”的来临。“人类世”是由诺贝尔奖得主,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于2000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人类活动(如温室气体加速排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科学研究表明,地球进入“人类世”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人类世”产生的思想根源何在?如何应对人类世的带来的气候变化、物种消失等灾难?如何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局?2021年7月15-16日召开的“给自然更多机会——过程哲学•人类世•生态人”国际研讨会就旨在集合中美生态学者的智慧对上述问题进行研讨。这是世界范围首个从有机哲学角度探讨“人类世”问题的垮学科高端研讨会。




       50余位来自中美两国的过程哲学家,生态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此次高端会议。与会者以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为导向,从教育、生态人、生商、人类世及当前热论的“躺平”现象等维度,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世界著名生态文明专家,96岁高龄的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博士做了题为“思维方式的变革至关重要—一个过程哲学家对‘人类世’的反思”的主旨发言,美国加州协和大学管理学教授,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副院长汉森(BruceHanson)教授做了题为“人类如何才能存续未来5000年?”的大会发言,美国拉文大学生物学教授琼斯(Jay Jones)做了题为“为人类世寻找绿色牧场”的大会发言。


       与会众多专家认为,应对人类世的挑战,走生态文明之路是不二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变革思维方式。对于此转变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方法论,山西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侯怀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态人作为其实现主体及实现目的”,而培养生态人既要引导受育者树立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有机整体观,又要以学科、专业为抓手,以“家、校、社”共育来形成基于“我们”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此相关,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博士强调人类要摆脱毁灭的命运亟需生态觉醒和生态启蒙,他称之为“第二次启蒙”。王博士随后具体阐述了第二次启蒙的十大理念:生态意识、尊重他者、有机思维、和者生存等。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坤宇教授在题为“第二次启蒙与人类世”的大会发言中进一步分析了第二次启蒙对“人类世”的意义。美国生态文明国际联盟主任杰伊迈克丹尼尔(Jay McDaniel)博士认为培养生态人要从培养“生商”抓起。美国西雅图有机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克拉克(Kevin Clark)博士提出了“生态人”的五种类型。


       多位学者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其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从道家与儒家“天道有常、常德不离、大德生生”明悟到人类须选择“好生、顺生、护生”的生态之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耀南、张轩在提交給大会的论文中则探讨了中华山水生态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湖南大学王计然博士探讨了“儒家角色伦理”中的过程思维。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孙国柱博士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过程思维的三个特点:至大无外,旁通为一,万殊平等。当代有机过程哲学的奠基者怀特海曾说自己的有机哲学与中国思想契合。可是他并未具体阐述有机哲学与中国思想的哪些内容更契合。《怀特海与中国哲学的第一次握手》作者,浙江师范大学王锟教授认为是李约瑟接受了怀特海的此观点并努力完成其未尽的事业。李约瑟通过具体研究,指出先秦道家、秦汉阴阳五行家、宋代儒学尤其朱熹理学所蕴含的有机自然主义,不仅与怀特海有机哲学相通接近,而且朱熹的有机自然主义通过莱布尼茨的桥梁而成为怀特海有机主义的先声。指出怀特海有机哲学的源头之一便是中国的有机自然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全人教育办公室主任郭海鹏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理念有助于阻遏“人类世”时代以人工智能为名的理性毫无约束的发展,从而避免不能为人的危险。


       鉴于“人类世”已来,南方科技大学田松教授和东海大学俞懿娴教授等学者深刻剖析了人类世带来的挑战。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院长樊美筠博士谈到了人类世的出现给自然带来的气候变化、物种消失等灾难与危机,进而强调了以二元论与机械论为基础的人类世到以“有机哲学、共同体主义”为基础并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灵性等多维度的“生命世”这一范式转变的必要性。北京理工大学杨富斌教授则着重探讨了怀特海过程哲学自然观及其对于生态文明的意义。美国威利姆特大学过程研究中心主任克莱顿(Philip Clayton)教授和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项目主任法肯塔尔(Jeremy Fackenthal)博士分析了倡导有机思维的过程哲学对人类世的意义。知名生态学者,深圳大学王晓华教授深入探讨了过程哲学的身体维度与生态图式,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资深教授杨丽分析了怀特海的认识论对改革现行教育体系和推动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也需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于“躺平”这一生活方式,多位学者进行了热议。中国政法大学张秀华教授认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基于有机宇宙论,依循建设性、创造性原则,解构消极情绪、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矫正“躺平”观念,推助生命体构建和谐有序的宇宙文明。(湖南长沙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李丽纯教授在题为“破解“躺平”的有效进路——一个建设性后现代的视角”的大会发言中认为“躺平”是西式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可为消解“躺平”提供有效的理论进路。长春师范大学曹佳璠博士从过程哲学的视域探讨了“躺平”现象引发的教学意义。思想观念的转变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步,之后还须在行动中践行。就此,山东农业大学苏百义教授主张大学生应该像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的学子那样,走向荒野,用自己的感官触摸自然、亲近自然,把自己融入自然中,成为自然的一员。真正体会到“天人合一”的价值。韩娇、张媛媛、刘锦诺、周涛等青年学者分别从大学生进行酵素制作与推广、儿童生命关怀的教育、审美教育、学前艺术教学等实践进行了探索。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过程学会,北京怀特海教育科技研究院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主办,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和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协办,北京草木园中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大连蓝莓谷庄园承办。



       相关链接:


       百年之问:通才教育还是通人教育?


       第14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呼吁:同舟共济重建有机共同体


       俞孔坚荣膺2021年度“柯布共同福祉奖”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