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刚:和有品位的古人对话


2021年08月20日 03:47    来源:美中时报    梅宗宝

       他顶着逆子的压力偷偷读书,结果走到另一条路上,用临帖的方式,和有品位的古人对话


       很少有人听说父亲不让儿子读书的,逼着儿子学务农、做养殖,这与“宁愿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形成强烈反差。这对父子冤家互杠了好几十年。儿子与父亲赌气,背着父亲看书和写作,积累知识,后来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文学作品,渐渐以诗为伍,那些忧患意识的作品成就了马志刚在其他艺术上的探索动力,尤其痴迷书法临帖。



       少年马志刚接触的书法教育是爷爷的启蒙,爷爷马兴(字学诗)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柳公权的楷书笔法入手,学古人书法的骨架、结构和运笔。之后又在曾祖父马良翰的日记本中汲取书法营养和精华,马良翰于清末考入翰林院,清朝的饭碗没了,于民国初年官费考取日本东京帝国大国(现东京大学),1926至1931年在辽宁庄河县、黑龙江密山县做过县长,“九一八事变”后,以“不给日本人服务一天”的气节辞职回家,在吉林期间,他与刘哲交往甚秘,也写得一手好字,只不过刘哲作为于右任的副手陪同去了台湾。




       马志刚有十个爷爷,他们是马良翰、马良弼哥俩的十个男孩放在一起排列的,都是大学生。为此家风对他影响始终存在,不敢信马由缰,特别是书法背后的神韵,老老实实练基本功,平时注重体会文章的力量,认为字还是形和笔腕的艺术,而文章的力透纸背才是渗透古人情怀的真实写照,为此他练字的初衷就与功利无关,他寻觅的是古代不同时期各大家书法背后的文采,所以临帖就不拘于外表的像与不像,更看重书法与文章形成的气韵在哪里。




       坚信书法的传承和家风,把古人的精髓学到手并非易事。他认为首任书协主席舒同通过研磨古人书法都能谦虚地称自己是“书童”(谐音),那我顶多是古人书法练习写字过程中掉下的一滴汗水。




       他主张在艺术追求的路上,除了鼓励和批评,尽量少一些胡乱的吹捧,理性对待书写和书法的区别,而临帖的最大快乐是跨越时空,能和有品位的古人对话。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