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杰书法:资于故实 酌于新声


2022年04月01日 05:03    来源:美中时报    文/颜以虎

       “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这是南朝刘勰阐述的文章继承及创新的道理,意即文章体制规格要求必须取法前人的模式,而文辞风格的变化则无一定程式,通变方法一定要参酌当代的精神。譬诸书法,其理近也,只不过之于书法即为临摹和创作,而两者之间,又不是简单的因和果的关系,其转换性奥秘远远超越于因果关系,参透此转换性奥秘者,即为卓越而成功者,书家方玉杰便是在传统的深度探寻与时代的机敏感悟中,汲传统之菁华,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方玉杰《闲斋随笔》一文中就书法的“临创”有这样一句感悟:何谓“临帖”,曰“七分原貌,三分自己”;何谓“创作”,曰“三分原貌,七分自己”。就笔者所理解的,这里的“自己”既指个体品性才情,也指时代精神祈尚。从“三分自己”到“七分之自己”,既展露出书法艺术的独特融解能力,有其绚烂多姿的历史人文积淀,也有其精彩纷呈的时代文化表情;同时也说明方玉杰之于书法艺术的天资秉赋,其“骋无穷之路”的临池之功,及其“饮不竭之源”的上下求索。


       “看帖十遍,不如意临五遍;意临十遍,不如背临五遍;背临十遍,不如对临五遍;对临十遍,不如双钩一遍;双钩一遍,其印之深,惟做过者晓之。”方玉杰是勤奋的也是睿智的,其之于书法的剀切之言,溢于言表,其之于书理的通透之语,令人感佩。濡染“中原古法”,汲取“中原书风”博大、雄浑、质朴之阳刚,从书法之火热烈燎原的南阳出发,方玉杰是幸运的也是具有非凡勇气和博大胸怀的。从乙亥河南城建学院个展,到丁亥首师大个展,再到甲午中国美术馆“我的心”主题展,20个年华,方玉杰深深扎下的每一步,都表明了他之于书艺之路的无畏和骁勇。


       在方玉杰书艺求进之路中,我注意到两个重要细节。在一次课上,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就师法问题打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方:学习孙过庭的书谱,那孙过庭就是你的老师,王羲之就是师爷!如果直接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那王羲之就是你的老师,孙过庭就是你的同学!取法乎上,在方玉杰绝不是一个新鲜的道理,却一定是在一个契合的时机,点醒了他多年的迷惘。还有一个细节,便是胡抗美先生肯定他书法的气息和灵动之时,建议其临写《十七帖》,以进一步增强线条的厚重和质感。从张旭、怀素、黄山谷到王觉斯,虽然沿着二王一系深意寝馈,但面对时风的巨大诱惑并深沾其溉,方玉杰有一种“功成事遂”的满足,这既是学艺者为年轻付出的代价,也是书法艺术的独特魅惑。因此在我看来,这两个细节便是方玉杰书艺实现蝶变的重要机缘,“通变无方”,高旷大美之境,总在悠远之处。书法艺术也正是在无限的循回之中,应验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之于书法史论和自己的经验体会,方玉杰从来都没有缺位过。2014年中国美术馆主题展后,方玉杰做了这样一个思考:“我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最后,在导师的指引下,他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我觉得我应该梳理书法史,一是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有益补充,另外也可为整个书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便有了2017年出版的《历代书法名家:张旭、怀素》编著以及2020年出版洋洋洒洒百万字之巨的《中国书法丛论》专著。由此,笔者不禁感叹其攻坚克难的巨大勇气和锐意进取的超凡毅力。有时候,我也在想,在呼唤大师的时代文化焦虑中,我们不妨冷静一些,就书法而言,与其高声呼吁书法的振兴,不如退而结网,采取行动。书坛代有才人出,方玉杰正是心怀这样的历史使命意识,为我们这个貌似文化缺失的时代作了厚重的注脚。


       在我们这个时代,在书史的重要转型之际,我们缺失的或许并不是谙熟各门各派表现风格及其技法路数的从艺者,那样的从艺者未必就可以说是真正理解了书法。不理解书法的过去,也就无法理解书法的当下处境以及它那不确定的未来。投射在创作上,唯有冲动的情感,唯有机敏的感悟,是远远不够的,创作者本身,需要足够的历史积淀。唯其如此,我们才可以在更深的层面做好书法与各种文化的联结,这既可以说是书法自身对时代精神的融解,也可以说是从艺者对这门艺术的深度转换;唯其如此,我们才可以从书史的探求和书艺的研究中,对它的时代角色做一个更为确切的定位,对它的未来走向做一个更合时代性的把脉。


       以这样的历史感、书史立场和审美视角,回眸方玉杰2014年中国美术馆“我的心”主题展,对其中的主题性创作及其形式意味,我们将会获得一个更为宏大的全景认识。所以,无论是从认识论到方法论,还是从理解力到判断力,方玉杰都展现出自己的卓越之处。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美术史家福西永在其著名的《形式的生命》一书的开篇这样写道:“一件艺术作品是通过完全独立的活动创作出来的,传达了某种自由而高贵的梦想;但在这作品中,又分明可以看出多种文明的活力在涌动着。”评论家薛元明先生有一篇新文就书法与当代精神有一段颇为中肯的论述:书法家想要有新的突破,不仅要关注书法本身,而且要关注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终极思考……当代书法必须和当代精神有联系,对于人性有所寄予,才是书法真正的活力源泉所在。


       对方玉杰书法艺术本体全面阐述,马千驰先生有一本《探隐索颐》专著,我佩服作者的行文风采,更佩服其于书史、书论及美学象限对方玉杰书法艺术的深度述绎、精确解读和精准定位。这本书几乎占领了籍以对方玉杰书艺展开思考的大部分高地。因而,其艺事行迹,便是可以展开叙述的少有角度之一,其书法作品近作,也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和新的叙述空间。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我看来,方玉杰书法创作所呈现出的气脉络或正可作如是观。虽然,福西永说过,“艺术作品高傲地凌驾于对它做出的任何解释之上,我们或许还以为这解释对它是合适的。”“阐释之花没有起到美化作用,而是将它遮蔽了。”所以,面对其作品本身,我们所做的解读又可能都是徒然的。


       因为,方玉杰并不是一个以书法为主的人,而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那个为书法而生的艺术家。







       方玉杰,书法专业艺术硕士,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安书协副主席。初师刘尊法先生,后师从欧阳中石、张同印等先生。


       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赛并获奖,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大赛评委监委,出版《中国书法丛论》等著作,在中国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书法作品被中央档案馆、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相关链接:


       方玉杰《中国书法丛论》:登泰山而小天下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