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淮阳师范043: 淮师校友徐玉诺


2022年03月25日 07:15    来源:美中时报    顾之川



       2021年10月,我到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出差,参加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课本中的党史教育”活动,曾与朋友谈起平顶山当地文化名人,提到鲁山有个徐玉诺。其实当时我还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他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鲁迅曾主动提出为之作序,叶圣陶为他写过万字诗评。最近因为要为母校淮阳师范编辑纪念文集,才知道这位诗人原来与我有着多种缘份,一下子感觉竟是那样“亲近”。一是他曾两度在淮阳师范任教,是我们的前辈校友。二是他与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是老朋友,曾两次专程到苏州吴县甪直镇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看望叶圣陶,并与顾颉刚、郭绍虞、郑振铎、王伯祥等文史大家有过交往,不禁肃然起敬;三是从乡先贤张衡石《徐玉诺老师在商水》中得知,徐曾于1930、1940年两次到过我的家乡商水,他的《半锅麸子糊涂》就是在商水创作完成的,不禁产生了“乡土感”的亲切。



       徐玉诺(1894—1958),原名言信,字玉诺,以字行,乳名运知,小名建之,笔名红蠖、红蠖女士、兰烂生等,晚年自号冰蚕老人、玉诺老人等,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徐营村人。徐玉诺出生于农民之家,11岁仍在家割草放牛。父亲徐教芳在同村油坊主徐教诗(中国同盟会会员)家里帮佣。1905年,受新思潮影响,徐教诗在家首开私塾,徐玉诺的父亲以少拿工钱为代价,让儿子入塾读书。徐玉诺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于四书五经外,尤喜读《庄子》《文选》《唐诗别裁》及野史演义之类的“闲书”,深为徐教诗器重。1912年,徐玉诺与徐教诗的儿子徐言志一同考入鲁山县立高等小学。1916考入省城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堂,时年22岁。从此,徐玉诺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受新文化思潮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推举为学生代表,任开封15所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理事,参与组织罢课,声讨北洋军阀及河南督军赵倜等,支持山东人民斗争,抑制日货。因抗议反动派逮捕学生,曾到开封南关车站欲卧轨自杀以警醒国人,被他的老师嵇文甫派同学找回。1920年他将自己的小说《良心》寄给《晨报》副刊特约撰稿人郭绍虞,经郭推荐得以发表,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业后,先后就职于鲁山公立小学(1921,1939)、吉林毓文中学(1921至1927,先后3次)、福州英华书院(1922年3月)、河南临颖甲种蚕业学校(1922年9月)、厦门《思明日报》(1923年9月)、集美师范(1924年2月)、厦门大学(1924年9月)、河南大学(1925)、河南省立第四师范(洛阳,1926)、淮阳师范(1928至1929,1940)、省立第二女子师范(信阳,1929)、山东曲阜师范(1930)、信阳师范(1931)、烟台山东八中(1933)、鲁阳中学(1934)、淮阳河南第七区农村学校、淮阳中学/淮阳县立师范(1935)、烟台商业专科学校(1937)、鲁山民众教育馆(1938)、商丘中学(1941)、南阳中学(1943)、鲁山中学、淮阳中学(1949)等。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没有忘记这位中国新诗史上的“功臣”。1950年4月,徐玉诺参加河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后即留在河南省文联筹委会工作,任组织联络部部长。1951年出席中南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还曾担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常委、省文史馆馆员等。1958年4月病逝于开封。他的恩师嵇文甫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吴芝圃省长发来唁电。追悼会后,由徐玉诺的儿子护送其灵柩,归葬于故乡鲁山县徐营村凤凰山下。1994年,在徐玉诺100周年诞辰之际,河南籍作家李凖为他撰写一联:“热情似火;真纯如婴。”2009年,徐玉诺被评为“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6年,徐玉诺故居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玉诺在淮阳师范任教期间,还在淮阳县师范、淮阳成达中学兼课。解放前后携家带眷留居淮阳,断断续续有五六个年头(韩绍诗《追忆徐玉诺在淮阳》)。1929年中秋节刚过没几天,不知何种缘故,正上着课的诗人徐玉诺情绪突然激动起来,撂下讲义扬长而去。于是全校舆论大哗,师生纷纷谴责校长蒋福之,说他逼走了新诗人,部分学生甚至罢课抗议(许凤才《郁达夫与河南》)。按说,徐玉诺不顾学校规定,不辞而别,最后受到谴责的却是别人,可见这位“怪异”老师在淮阳师范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张衡石《悼念徐玉诺师》代表淮阳人民对他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群推五四老诗人,呕肺雕肝尝苦辛。

自唱挽歌含血泪,人讥放诞见精神。


好词曾被一多赏,佳句更邀圣陶钦。

我坐春风三载久,惭无才力可传薪。


忆昔避兵到僻林,古今中外恣评论。

新诗厌说适之好,小说唯推鲁迅尊。


岛瘦郊寒饶至性,元粗白俗杂精纯。

鲁阳西望情难已,化雨春风何处寻?


       徐玉诺的作品专集有:诗集《将来之花园》(商务印书馆1922);短篇小说集《朱家坟夜话》(河南人民出版社1958);《徐玉诺诗选》(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王瑶作序);《徐玉诺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刘济献编);《徐玉诺诗文辑存》(上下,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的一颗流星,徐玉诺一生创作新诗400余首,小说30余篇,散文20余篇,剧本7部。他的文学创作始于开封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1921年1月在《晨报》副刊发表第一篇小说《良心》,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第一首新诗《冲动》。1920年至1924年是他文学创作爆发期。据说兴之所至,可一日数首,甚至十几天内即写成一本诗集。五年间竟写了300多首,发表于《小说月报》《晨报》副刊、《文学周报》《诗》等报刊。朱自清主编的《新文学大系》诗集,他和胡适均有9首入选。1922年商务印书馆为他出版诗集《将来之花园》,前有郑振铎的《卷首语》,后有叶圣陶滔滔万言诗评《玉诺的诗》。这年6 月,叶圣陶和郑振铎编定《雪朝》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部新诗合集,共选157首,其中朱自清(19首)、周作人(27首)、俞平伯(15首)、徐玉诺(48首)、郭绍虞(16首)、叶圣陶(15首)、刘延陵(17首)、郑振铎(34首)。洪子诚、程光炜主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第二卷收有徐玉诺诗歌16首。


       徐玉诺在文学朋友圈内最亲密的朋友是叶圣陶。通过叶圣陶,他又结识了顾颉刚、王伯祥、郭绍虞、郑振铎等。他与叶圣陶第一次相见在1921年初夏,当时他还在河南一师读书,叶圣陶在苏州甪直任小学教员。那时文人间流行“通信交友”,在报刊上读到好文章就给作者写信,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成了朋友。他读了叶圣陶的小说,就主动写信给叶圣陶,并寄了照片。叶圣陶看他脸色苍黄,眼睛放射出“神秘的光”,“乱发乘风飘拂”,感到他“真朴的心神”。郭绍虞看了,说他是个“神秘家”。于是叶圣陶就写信邀他到甪直游览。虽然两人彼此并没有见过面,但因为神交已久,小汽轮一到码头,叶圣陶逐一打量,上前紧握着一个人的胳膊:“你——玉诺?”对方也紧紧握手:“你——圣陶!”这就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徐玉诺在甪直流连三天,主人不能每天陪他玩,但他看惯了中原的旷野,骤然见到江南的田畴,竟独自赤着脚,跨进水没膝盖的稻田,抚摩溪上的竹树,采访农家女孩,憩坐在临门的小石桥阑干上,偃卧在开着野花的坟墓上,觉得格外新鲜有趣。叶圣陶又陪他到苏州游览,因要赶着回校上课,就把他托给当时正在苏州养病的好友顾颉刚帮助关照,恰好郭绍虞也从上海到苏州,他们两个“同至三新旅社”看望徐玉诺。1922年春,徐玉诺将他的诗稿《将来之花园》寄给叶圣陶,叶圣陶为他写了诗评,称赞他的诗“清新真实”,“富于想象的奇妙和思维的唯美”。1922年7月,徐玉诺辞去福州英华书院教职,又到甪直看望老朋友,讲到河南老家兵匪横行、人情激愤的情况,叶圣陶惊愕不已,就写成一篇纪实小说《火灾》,文中的“言信君”就是徐玉诺。徐玉诺看了很受感动,也以《火灾》为题,赋诗一首。两篇《火灾》同时刊登在《小说月报》第14卷第1号上,引起热烈反响。徐调孚、周仿溪、阿英纷纷撰文,成为我国现代文坛“血与泪的文学”的一段佳话(商金林《叶圣陶全传》)。叶圣陶宽厚诚朴的为人,抗争奋进的思想对他触动很大。回到开封,他兴奋地对老师嵇文甫说:“我的思想苦闷、悲观全解决了,全没了。就因为看到了江南的美丽风光。”1923年,徐玉诺要去厦门就任《思明日报》副刊编辑,这时叶圣陶已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他路过上海时,自然忘不了探访老朋友。因为叶圣陶要上班,他就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到处玩。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朋友,叶圣陶好友王伯祥在日记中记述:“玉诺由厦门来,住惠中。今午来晤,旋去。晚饭后,我与振铎、圣陶往看之,同出闲步,至先施公司门前而别。明日他或搬来顺尔里小住也”(1924年1月18日);“玉诺送我《思明报》副刊《鹭江潮》,读之,有转载《文学》者,宜乎渠在厦门人皆目为文学会之宣传者而备受挤扼矣”(1月19日)。两个多月后,徐玉诺从河南去厦门又去上海看老朋友,王伯祥日记:“玉诺由豫来,散馆后,与硕民、圣陶走访之,兼赴乃乾约。玉诺自言在龙升旅馆,孰知他误记,遍寻不获。后至荣升访之,始遇。因约共出,饮言茂源。谈甚畅,至九时许始各归(3月4日)。1930年,徐玉诺到商水躲避战乱,住在王沟桥张衡石的伯父硕卿公家,还把他在村里所见和避兵的情况写信给在上海的叶圣陶(张衡石《徐玉诺老师在商水》)。1957年7月,徐玉诺给叶圣陶写信,倾诉儿子徐奎被打成右派致死,满纸泪滴,字迹模糊。1958年6月,叶圣陶收到徐玉诺之子徐西亚的信,说父亲临终前最后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他通知一声叶圣陶。叶圣陶回信说:“回忆与尊大人初相识,犹是三十余年前事,当时情形历历在目。后来常从河南朋友处获悉其情况,知尚安好,以为必有再晤之机会,今则此愿成虚矣!这真是令人痛惜的事。”(王予民《徐玉诺三访叶圣陶》)1979年初冬,平顶山有人到北京东四八条拜访叶圣陶,得知徐玉诺的儿子已过世,两个孙子都务农,年过三十,因贫穷还是单身汉,叶圣陶给河南省文联主席苏金伞写信说:“玉诺先生是新诗的早期作者,现在已很少人知道。希望河南文联通过调查研究,给他写一篇传略;‘并通过正当途径,俾其二孙之穷困略得改善,则我代为玉诺感激不尽矣’。”(叶至善《父亲长长的一生》)


       徐玉诺的新诗创作,当时在文学界自然引起热烈反响。1921年春,文学研究会发起人郑振铎亲自介绍他加入文学研究会(编号56),称赞他是“现代的是有真性情的诗人 ”,“中国新诗人里第一个高唱‘他自己的挽歌’的人”。在美国留学的闻一多在给在清华读书的梁实秋写信说:“《未来之花园》在其种类中要算佳品。它或可与《繁星》比肩。”还在给儿子闻家泗的信里说:“徐君是个有个性的作家,我说他是文学研究会里的第一个诗人。”叶圣陶称赞他的诗有“奇妙的表现力、微妙的思想、绘画般的技术和吸引人的格调”。作家周佛吸(周仿溪)说“他的名声,初时更在郭沫若之上”。王任叔(巴人)说他“真是有绝大的天才”。1923年10月,瞿秋白读了徐玉诺《问鞋匠》,“实在与熬不住,不免续貂”,于是写出《东方的鞋》,刊于《新青年》。1935年10月,朱自清主编《新文学大系·诗集》,选徐玉诺诗10首。茅盾主编《新文学大系·小说》,收入了徐玉诺的小说两篇,说他是“有才能的作者”,“在1923年至1924年间,创作力颇旺”。1938年6月,冯玉祥评价说:“徐先生为有名文学家,写小说,写白话诗,办教育,提倡布,考古,学医,尝药,同青年男女很有兴趣的作抗战宣传,可谓一奇人。”


       徐玉诺与鲁迅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1923年,鲁迅几次嘱咐《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给徐玉诺写信,收集徐玉诺的小说准备出版,并表示“自愿作序”。徐玉诺的曾孙、在鲁山一高任教的徐帅领分析说,主要原因可能是曾爷爷认为当时的创作还不太成熟,暂时不想结集出版(王春生《诗人徐玉诺的精神家园》)。徐玉诺后来在《始终对不起——怀念鲁迅先生》诗中说:“收拾《良心》作长序,重托伏园传心意。恨我怕名婉拒绝,事后才知对不起。”1954年5月,徐玉诺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写道:“爱罗诅咒《狭的笼》,鲁迅对他起同情。愚笨无过是玉诺,辜负先生一片心。”诗后附记:“1923年,鲁迅先生收我《良心》等二十篇小说,拟出版,并长序,由孙伏园致函相商,被我婉拒。”1934年10月9日,鲁迅给萧军的信中说:“徐玉诺的名字我很熟,但好像没有见过他。因为他是做诗的,我却不留心诗,所以未必会见面。现在久不见他的作品,不知道哪里去了?”


       近年来,徐玉诺又逐渐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2007年11月,日本研究徐玉诺的学者秋吉收提出:“大陆的伟大作家鲁迅与‘台湾的鲁迅’赖和,隔著海峡的两位鲁迅,竟然彼此都受到了在现代毕竟算不上有名的作家徐玉诺的深刻影响。”(鲁迅)“《野草》从主题、内容、意象到写作技法乃至具体的语言表述,随处可见徐玉诺的痕迹(秋吉收《鲁迅与徐玉诺》)。2014年12月,海因、史大观编《徐玉诺诗歌精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河南省鲁山县徐玉诺学会史大观等编印《徐玉诺大系》。2016年5月,秋吉收认为,“徐玉诺文学的价值要高于现今文学史上的定位”。2017年,徐玉诺学会编印《徐玉诺研究丛书》(8卷),包括《徐玉诺将来之花园》《徐玉诺日记书信》《徐玉诺诗文选读》(4册)《文学研究会徐玉诺》《爱国为民的大诗人徐玉诺》。2018年7月,首届徐玉诺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朗润园采薇阁举行。研讨会由徐玉诺学会与北京青年诗会主办,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等单位协办。徐玉诺女儿徐西兰(91岁)等亲属到会致词。研讨会上,徐玉诺学会颁发首届徐玉诺诗歌奖。诗人陈家坪导演了《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纪录片,反映了当今诗歌界对徐玉诺新的认识,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诗人姜涛说:“怎么把徐玉诺变成我们的同时代人?……怎么把这个资源激活来回应我们当代的问题,当代精神处境、写作处境?”



       徐玉诺特立独行,不同流俗,不拘一格,放浪形骸,留下许多逸闻趣事。商金林教授曾说:“在我国现代作家中,徐玉诺的‘怪癖’远在朱湘、白采之上。”张默生与徐玉诺在淮阳师范语文组同事半年,他在《异行传》(东方书社1946年版)中有一篇《记怪诗人徐玉诺》(毛德富主编《百年记忆——河南文史资料大系“文化卷”卷二),记述了徐玉诺的种种怪异行状。这里只选他二三轶事,可见其性情之一斑。


       1. 送客


       1922年徐玉诺在河南临颖蚕业学校时,有一次到车站送朋友,临开车时谈兴甚浓,遂一同登车。车过郑州,仍不忍分别,又一同到北平。朋友去后,他才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只好以衣服作抵押,在前门车站附近找了一间最寒碜的小客栈住下,并在《晨报》“百物出卖”连登两天“求职启事”:“徐玉诺君愿充各级学校文学教授,或各报校对及各种书记员,每日可工作十个或十四个钟头,月薪只需十二元。”被鲁迅周作人两兄弟看到,他们正要找个人,送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经西伯利亚到赫尔辛基参加万国世界语大会,周作人就到旅馆找到徐玉诺,他就送爱罗先珂到哈尔滨,然后就在吉林毓文中学当起了教员。在吉林住厌了,又到福建。人们常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他却一送数年。直到革命军北伐到河南,他辗转回到故乡才得知,学校和家人都以为他遭土匪“绑票”,女儿因想爸爸病死,妻子困在洛阳,几乎饿死。


       2. 乘火车


       徐玉诺从福建回河南时,途经上海,火车站难民人山人海,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就把随身带的800元盘缠分送难民。要买车票才发现没钱,怎么办?他转念一想:我又不是没钱,我只是把钱送给难民!越想越觉得理直气壮,不买票算什么,上车!于是大踏步跨上头等车,很神气地坐下来。列车员来查票时,他猛地站起来,指着自己的鼻梁厉声道:“难道你还不认识我徐玉诺?”吓得列车员连声道歉:“是,是!以前不认识,请先生不要见怪。”于是他就这样一路上乘火车,转轮船,换汽车,回到故乡。


       3. 淮师轶事


       在淮阳师范教书时,徐玉诺有两项业余爱好引起轰动。一是养毛驴,二是做衣服。有一天他忽然想念起家中的毛驴,就让家人送到学校,视为家珍,常邀同事观赏。后来又觉得毛驴应当作工,就买来石磨和麦子,代人磨面碾米,分文不取,只为毛驴有工可作。他在厦门工作时养过牛,到开封参加省人代会时还牵一只羊(《栾星《怀念诗人徐玉诺》)。在淮阳师范时,他还一度迷上做西服。先写信到伦敦、巴黎及国内各西服店,定购机器和许多样品,再用淮阳本地的粗布做试验,照猫画虎裁剪,糟蹋了不少布。等做的衣服像点样了,就在同事和学生中发展客户。大家也乐得破费几块钱让他过瘾。有时领子开大了,或裤裆做小了,他二话不说,赔布另做,一件衣服往往要做好几遍。偶尔做好了,夸他几句,他便急忙握手道谢,还要免除工钱。


       中国传统崇尚“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随大流,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有谁胆敢反其道而行之,有“出格”言行,不走寻常路,独辟蹊径,当然就会显得“另类”,就是“怪异”,徐玉诺就是这样的“怪异”诗人。不知者以为“神经病”,知者视之为“狂狷”也。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论语·子路》)对此,叶圣陶曾有一段十分中肯的评价:“我们的白话诗大诗翁、新文学运动的先行者徐玉诺先生,也有很多旁人觉奇怪的行为,他的一些故事,乍看荒诞不经,实则隽永而寓意深远。当年的里巷趣谈,今日已成文林佳话。对于他的‘酷’,他的‘绝’,也许有些人未必同意,但我始终对这种奇特的思想、行径,抱持欣赏的态度,自认为能体悟那怪异表象背后所隐藏的哲学指涉。”在我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理解,“狂”即激进,积极进取,勇于向前。清人钱大昕说“二十岁不狂没出息,三十岁还狂也没出息”。“狷”即性情耿介,不肯同流合污,这样的人至少不会做坏事。





       顾之川,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评价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主编初中、高中语文教材数十种,出版《语文课程与考试论》《语文工具论》《明代汉语词汇研究》等著作十余种。



       相关链接:


       永远的淮阳师范042: 月上柳梢头


       永远的淮阳师范041: 我们的92·7班


       永远的淮阳师范040: 记忆中的淮师农场


       永远的淮阳师范039: 天下谁人不识君


       永远的淮阳师范038: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继续惠赐佳作


       永远的淮阳师范037: 天文地理学家曾次亮


       永远的淮阳师范036: 淮阳师范年谱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5: 弦歌不绝四十春


       永远的淮阳师范034: 诗忆那些人,那些事


       永远的淮阳师范033: 我的母校


       永远的淮阳师范032: 我真正的学生时代


       永远的淮阳师范031: 青春时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30: 母校琐记


       永远的淮阳师范029: 淮师出了个王山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8: 感谢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7: 义无反顾读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26: 难忘淮师师生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25: 恩师难忘


       永远的淮阳师范024: 梦想成真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23: 第二故乡情更浓


       永远的淮阳师范022: 百年淮师:我心灵的家园


       永远的淮阳师范021: 郭杰三老师:我生命中的教科书


       永远的淮阳师范020: 郭杰三老师:润物细无声


       永远的淮阳师范019: 难忘母校 难忘师恩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 致敬萧士栋


       永远的淮阳师范017: 为淮师荣誉而战


       永远的淮阳师范016: 谷迁乔: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


       永远的淮阳师范015: 为母校淮师抒情


       永远的淮阳师范014: 念淮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3: 我的三位恩师


       永远的淮阳师范012:“活字典”张衡石先生印象


       永远的淮阳师范011: 最忆淮师那一抹春光


       永远的淮阳师范010: 那晚,我与窗外月光对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9: 张华中老师:我心中的大先生


       永远的淮阳师范008: 淮师:永远在我心里


       永远的淮阳师范007: 永远怀念恩师臧起初


       永远的淮阳师范006: 我在淮师读政文


       永远的淮阳师范005: 诗心,从淮师萌发


       永远的淮阳师范004: 尊敬与怀念:恩师桂行德


       永远的淮阳师范003: 梦想起飞的地方


       永远的淮阳师范002: 借书买书琐忆


       永远的淮阳师范001: 弦歌台下


       致校友:《永远的淮阳师范》邀您惠赐佳作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