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戍华遗著《新诗声律例说》出版:开辟新诗形式学研究新道路


2023年06月12日 11:40     美中时报    沙颍河

       郭戍华遗著《新诗声律例说》最近由华龄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2009 年出版的《新诗声律初探》的姊妹篇。郭戍华潜心研究新诗声律问题四十余年,这两本书是他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作者希望他这两本书能为新诗形式学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郭戍华在这部新著自序中写道:“写作的目的,是以具体的诗例展示《新诗声律初探》一书中阐述的理论观点,让读者更具体地感受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构诗元素如何在新诗的创作中应用,使之成为更有效、更恰当、更美地表现诗歌内容情感的声律艺术手段。”


       《新诗声律例说》自序主要从七个方面总结了作者四十余年新诗声律问题的研究成果,具有独创的诗歌理论价值,美中时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本书是作者2009 年出版的《新诗声律初探》(北京,华文出版社)的姊妹篇。写作的目的,是以具体的诗例展示《新诗声律初探》一书中阐述的理论观点,让读者更具体地感受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构诗元素如何在新诗的创作中应用,使之成为更有效、更恰当、更美地表现诗歌内容情感的声律艺术手段。这两本小书立论的全部出发点,可以概括如下:


       一、诗是语言的艺术。在追求思想深刻、 形象生动、意境新颖等方面,诗与其他语言艺术尤其是散文,并无区别。真正构成诗歌文体的本质规定在于,诗是刻意使用语言中的某些声音元素--如音节、韵色、声调等,使之成为表情达意的重要艺术手段。我将这些语音元素,统称为构诗元素。


       二、华夏之所以成为诗国,除了文化偏重形象思维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语语音中的构诗元素非常鲜明突出。主要是:音节简单整齐;元音为主并且丰富响亮;具有明显的声调起伏。我们的祖先,利用这些极富乐音成分的构诗元素,不仅创造了浩如烟海的诗篇,而且形成了冠绝世界诗歌艺术的格律体系,其魅力之强大,甚至可以独立于诗歌内容而存在。


       三、当然,古人将格律定为公式套用一切诗歌内容,不仅束缚思想与创作,也违背了语音构诗元素是表现内容感情的艺术手段,应根据内容感情的需要而组合使用的本质要求。因此,现代白话自由体新诗拋弃传统格格律,肯定是巨大进步;但批抛弃格律公式,却绝不应该批弃构成这些公式的汉语语音构诗元素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否则导致诗丧失了诗歌体裁的本质特征,成为分行散文;也是对汉语语音艺术特色的亵渎。


       四、现代汉语自由体新诗,无论怎么新无论如何突破传统而追求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它依然是诗,依然是语言的艺术,依然要使用现代汉语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或表现手段。其中当然既有语义构成的概念逻辑与非逻辑、思想形象和场景等内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汉语语音的艺术表现力。而刻意追求、探索、运用这些语音艺术手段,才是使诗成为诗并与其他散文艺术相区别的根本所在。放弃了语音构诗元素的艺术运用,诗思想内容再现代万至后现代,也只能是分行散文而不再是诗。因此,那种把诗的语音修辞艺术视为单纯技术,甚至说成“细枝末节”的人,正如绘画不精研色彩线条,作曲不熟音程、调式、对位法等一样可笑,不是肤浅无知,就是懒情无能。


       五、本书的宗旨,就是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汉语语音构诗元素表现诗歌内容感情的规律,从而建立类仪乐理学那样的新诗声律学或新诗形式学;而不是幻想人为地规定一套新诗的格律公式。这些规律包括但不限于:分析汉语音节组合的不同节拍及其各自的节奏性质以及如何组织它们形成不同感情色彩的节奏,以表达诗歌内容;分析汉语韵色各自不同的音色联觉特征,探索韵色在诗中的表情作用,分析汉语四个声调各自的旋律色彩并探求以之表现诗歌情感内容的规律。


       六、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举那些能够以语音构诗元素成功传情达意的诗作,只是比较而言,绝非意味成功只此一途。由于汉语词汇及其表达方式的丰富和多义性,加之诗歌思维本身的非逻辑特征,抛弃格律公式而走向自由化,尤其是诗歌给诗人运用语音表现力从事艺术创造提供了巨大且多样性的空间。正如虽然乐理学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小调比大调色彩阴都,但在不同的节奏与旋律组合下,仍有众多音乐家用小调创作出色彩欢乐的作品。本书分析的语音之节奏、韵色、声调的规律同样如此,应成为创作的指导,而非僵死的教条。


       七、本书与《新诗声律初探》的立论宗旨与内容一脉相承,只是明确提出了汉语语音构诗元素的概念及其在新诗中的传承问题。区别是本书不再采用系统论述的方式,而以以例说的形式各自独立成篇。但在全书布局上。但在全书布局上仍按汉语构诗元素分部。独立成篇的好处是方便读者随意阅览,而不必严格按照顺序才能贯通。缺点则是各篇中难免有重叠的一些内容。但也或有加深阅读印象的功能吧。


       八、希望我的努力及《新诗声律初探》和《新诗声律例说》这两本小书,能为新诗形式学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使之彻底摆脱自由与格律的论争误区。也为学习新诗写作者提供利用语音形式表现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与范例,并启发和促进新诗创作者们在创作中对这些方法进行更广泛深入探索,总结规律,从而最终建立像乐理学那样以规律指导创作,而非格律公式的新诗声律学。


       九、最后,也是为希望成为诗人的朋友提供一个自测—如果你读不懂这两本书,如果你连汉字四声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都感觉不到,恐怕你很难成为一个诗人,因为你缺少诗人最起码的天赋。你写出的东西内容再深刻伟大,也不会是诗。正如,谁都可以唱歌,但要成为音乐家,起码必须有一双做音乐家的耳朵。诗亦如是。


       十、本书所引诗例均为公开发表作品,其中亦有网上作品。引用时只注明作者姓名或网名。未署名诗例则为本书作者所作。


2021年10月20日




       郭戍华(1955-2022),男,生于北京。资深编辑,曾任职于《中华文学》《文化宫》《时代》杂志。1995年后历任《中国改革》杂志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中国改革年鉴》编辑部副主任。潜心研究新诗声律问题四十余年,著有《新诗声律初探》一册,华文出版社2009 年出版。


       相关链接:


       悼念郭戍华:看华夏新生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