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改行诊所兴盛:柳江华博士在德国美国研究弘扬中医药故事之七


2023年11月07日 05:21     美中时报    肖忠武吕东红



       就在柳江华大展宏图之际,她的健康状况出现了情况——隐藏在她身上的类风湿病爆发了,诱因是一次清理实验室冰箱的样品。


       实验用的蛋白质等须要冷冻在零下80度的冰箱里。实验室成员需要定期对样品进行清理。这天,柳江华和大家清理之后回到家,发现手关节红肿了,伴随轻微疼痛。起初,她没有在意,一如既往天天做实验。没多久,红肿越来越严重。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类风湿。因为她不愿意服激素,病情急剧恶化。那是2001年“9•11事件”的头一天晚上,她半夜醒来,打算去洗手间,但是两条腿不能动弹,无法下床了。


       这病,是她长期接触有毒化学溶剂所积累的。从1985年在植化教研室做毕业专题开始,她常年泡在实验室里,几乎天天与有毒化学溶剂打交道。特别是做硕士和博士论文期间,大量使用具有挥发性氯仿、甲醇等溶剂。那时实验室没有通风橱,夏天试剂挥发弥漫于空气中。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对身体的损害毋庸置疑。对此,从事科研的柳江华岂能不知。


       她的白血球随着学位的升高逐渐下降。从本科毕业的7000多,到硕士毕业后的5000多。博士毕业后忙的没有时间体检身体,到了德国进同位素实验室要求验血,才知道白血球已经降到3000多,低于正常范围了。但她仍然义无反顾。尤其在哥大时,中西香尔教授的实验室是在一栋有100多年历史的化学楼里,她每天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置身于充满溶剂味道的空气中。


       “我太喜欢自己从事的研究,总以为自己年轻,不会有问题。”她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病情发展非常快,手指开始变形,手腕红肿疼痛到难以端饭碗,无法打开试剂瓶。她试过服用独活寄生汤,也吃过芝加哥地区的两个中医师开的中药,但都没有效果。她到图书馆查阅类风湿研究资料,得知类风湿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西医是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是她服用了医生开的治疗类风湿最常用的甲氨蝶呤,胃部极度不适。她只好遵医嘱服用类固醇药物。这类药物副作用很大,其中之一是让人面部或脖颈部、胸部肥胖,医学上称之为“满月脸、项胸肥”。呈现在柳江华身上的副作用是脸庞又红又圆。


       生活环境对类风湿影响很大。风大、气候寒冷的环境不利于治疗,而芝加哥恰恰是一座“风城”。医生建议她:“最好搬迁到南方居住。”她只好听从医生的建议,告别芝加哥,于2002 年初来到阳光最多的南加州。她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在洛杉矶县环保局的政府工作,工作很轻松。为了女儿学习,新家安在了离工作地不远,学区较好的华人社区。


       至于身上的疾病怎么治疗,显然不能继续靠服用类固醇药物了。到底该怎么办?在看西医风湿科的同时,她想到了针灸。真是天助——安家不久,她了解到洛杉矶附近有几所针灸学校。


       她决定到针灸学校学习针灸。当年被辽宁中医学院录取时,自己就打算填报针灸专业,现在可以圆梦了。学会了针灸,既能医治自己的类风湿,又能服务于广大患者。


       这将是人生道路的大转折,这需要勇气。“纤柳”江华就是不缺勇气!


       走进针灸学校,她了解到,为了方便工作的学生学习,学校开有晚上和周末的课。教务主任是位大陆来的华裔女博士,得知柳江华的研究经历后,问她是否可以用英文给学生讲中药课。她爽快答应了,很快付诸行动。她白天工作,晚上和周末,她或者当学生学习针灸,或者当老师讲授中药学。为了熟悉西医专业英语术语,她还抽时间把西医课程全都听了一遍。


       中药学课堂上,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她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的讲课,好评如潮。学习针灸,她在自己身上练针。她尝试中西医结合,慢慢地撤掉了激素。关节红肿疼痛逐渐减轻了,脸庞逐渐恢复原貌。


       这期间,她意外遇到在她家附近开针灸诊所的沈阳老乡张永生医生。张医生原本是沈阳四院针灸科主任,是位既干练又自信的人。由于他针技高超,人们尊称他“神针张”。张医生的短板是不懂英文,与美国患者交流有障碍。面对英语娴熟、青睐针灸的柳江华,他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建议你考针灸执照,以后咱们合作经营这个诊所。”从那时起,她有时间就会到张医生诊所看他给患者针灸。


       遗憾的是,柳江华考执照的前几天,“神针张”意外病逝了。她带着深深悲痛参加了“神针张”的葬礼。


       2006 年春,柳江华顺利通过了针灸考试,拿到了针灸行医执照。这次大转折,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耗用了3年时间!



2006年刚开诊所时的柳江华


       她辞掉了政府工作,在一个医疗中心租了一间诊所。趁着租期计时还有一段时间,回国内购买了一大批中医和针灸的书籍,有古代经典系列,也有当代名老中医的著述和医案。回来后,一头扎进书里,贪婪地吸吮着。


       柳江华给自己的诊所取名神农堂。这名字,既大气,又古朴。


       “起这个名字,是提醒自己并告诉患者中医药是祖先亲自体验并总结出来的。“


       美国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她居住的小城市只有5-6万人。诚如事前预料,神农堂开业半个月,居然一个患者都没有。她暗暗鼓舞自己:万事开头难。诊所没有收入,她就用给学生讲中药课的收入付房租。


       半个月过后,终于有患者走进她的诊所。以此为转折,前来就诊的患者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对诊所主人的赞誉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患者中,有华裔、亚裔,也有当地美国人。他们满怀期待走进神农堂,经过诊治后,又满怀敬意感谢神农堂主人。


       这期间,南加州医药大学和仁爱医科大学相继邀请她担任兼职教授,为学生讲授中药学、中医营养学、西药药理学,西医营养学和研究方法学。


       那是开诊不到一年的时候,隔壁美国西医诊所的医生助理因为眼皮跳个不停,走进神农堂。


       “柳医生,我这眼皮一直跳,已经一个月了。我的医生说他没有办法。针灸能帮助我吗。”


       柳江华仅仅给她行针一次,针拔下来,眼皮立竿见影地不跳了。


       “您真是神医呀!”她高兴地给了我一个拥抱。


       柳江华纠正道:“我不神,是中医神”。


       第二天,一位老年患者因为小腿抽筋,由儿子陪着来到神农堂。


       “柳大夫,我妈这小腿抽筋有几个月了,每晚抽2-3次,每次我都要给她揉十几分钟才会好。害得我和妈妈都睡不好。西医说没有办法。”


       针灸的第二天,患者儿子打来电话,上来就说“柳医生,您真是神医,针灸一次,我妈昨晚腿就不抽筋了”。


       柳江华同样纠正道:“我不神,是中医神”。


       本文第二章已然介绍过,柳江华读大学的课程,就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生理解剖,中药学、方剂学等等。我们在这一章也已介绍过,她开设诊所之前,“回国内购买了一大批中医和针灸的书籍,有古代经典系列,也有当代名老中医的著述和医案。回来后,一头扎进书里,贪婪地吸吮着。” 她多年的研究经历赋予她超强的自学能力和灵活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经常惊讶她怎么会在患者抱怨的痛点或不适处之外找到其它明显压痛点,而且治疗这些压痛点,疼痛或不适就会消失。她说针灸治疗需要掌握经络循行。另外,因为她自己患有类风湿,她的全身关节都痛过,她能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她给自己身上的各个痛点都针刺过,刺不到的地方就指导先生针刺。所以她对针灸治疗的效果有亲身体验。


       她用针灸治疗过很多各科的疑难杂症。对某些疾病,她还灵活运用拔罐,艾灸和刺络放血等方法。


       在美国,有些针灸师不会或不敢给患者用中药。来神农堂就诊的患者,不仅仅是为了针灸治疗,有的是奔着柳江华这个中药专家而来。


       有的患者怕针,只接受中药,她就给患者开中药。有的患者怕中药有毒副作用,只接受针灸治疗,她就给患者行针。她曾用在同一时间应患者要求分别单独用针灸和中药帮助两个不孕患者成功怀孕。


       当然,对很多疑难杂症,针灸中药结合治疗通常比较快和好。开设诊所以来,她或针,或药,或针药结合成功治愈了很多沉疴痼疾,涉及病种有: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系统疾病、男女生殖疾病等等。


       很多人以为中医看病必须诊脉。其实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她还经常通过问诊和舌诊进行远程治疗,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她用远程诊疗,邮寄中药的方式帮助了很多新冠感染者。我们呈现一对母女求医求药的经历——


       这是一位居住在威斯康辛州的华裔女士,因罹患偏头痛看过多次西医,都没有查出原因,也没有治疗方法。一位西医无奈之下,给她开了抗忧郁药。在美国,西医经常在患者因为病痛得不到医治而不断抱怨时给患者开抗抑郁药。


       2008年初,该女士决定试试中医治疗,打电话求助柳医生。柳江华根据她叙述的病况,配制了半个月的中药邮寄过去。奇迹很快发生——服药之后,多年的顽疾终于得以根治。


       她感叹祖国医药学的神奇,感叹柳医生医技高超。接着,她让柳医生为她母亲开药方。她母亲远在深圳,因心脏不舒服连续几次住院,每次都要花费四五万元,可一直查不出原因。她母亲不仅心脏有疾,还有血尿、蛋白尿症状。柳江华根据这些病况,先后为她母亲开了几个中药方。大约过了个把月,该女士满怀喜悦告知柳医生:她母亲服用中药后,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消失了,血尿、蛋白尿也消失了。她再也不必为母亲的病情担忧了。


       该女士曾经是国内一家媒体的记者,于是,以满怀感激的笔触撰写了题为《悬壶济世之梦》的文章,由《世界名人网》发布。


       这位曾经的记者还鼓励柳江华研发产品,让更多患者受益。


       其实,早在 2006 年春夏之交,她就结合临床资料和现代研究成果,研发出两个产品,分别是“心脉健宝”和“活力健宝”。都是由中药制成的。前者对辅助治疗中风后遗症,心血管疾病及手脚麻木等心血管症状有很好的作用,后者对高三酸甘油酯及失眠焦虑等亚健康症状效果很好。从那时到现在,这两个产品在诊所帮助了很多患者。可是,她发现产品销售需要商业技巧,她不擅长销售。更愿意把经历放到治疗病人上。直到新冠疫情,她才又开发了几个产品。


       神农堂之所以兴盛,还缘于柳江华长期从事科研养成的善于观察和善于总结的习惯。她将每一个病例都作为研究对象,叮嘱患者:“如果治疗无效,你一定让我知道,以便我总结。”对于具有启迪性的病例,她就写成文章,投寄给报社刊发。此外,她充分利用新浪博客、电视讲座等方式,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中医中药知识。


       神农堂之兴盛,是中医药神奇使然,是神农堂主人爱心使然。


       相关链接:


       柳家姑娘亦幸亦辛:柳江华博士在德国美国研究弘扬中医药故事之一


       爱上中药痴迷植化:柳江华博士在德国美国研究弘扬中医药故事之二


       单身岁月自律奋发:柳江华博士在德国美国研究弘扬中医药故事之三


       攻读硕士再读博士:柳江华博士在德国美国研究弘扬中医药故事之四


       走进德国总统接见:柳江华博士在德国美国研究弘扬中医药故事之五


       走进美国拓宽领域:柳江华博士在德国美国研究弘扬中医药故事之六


       应邀出书央视有约:柳江华博士在德国美国研究弘扬中医药故事之八


       弘扬国粹激勇担当:柳江华博士在德国美国研究弘扬中医药故事之九


       疫情来袭果敢应对:柳江华博士在德国美国研究弘扬中医药故事之十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