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敬梅教授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解析景迈山生态智慧


2024年02月04日 07:23     美中时报    刘举、闫跃杰

       1月27日上午,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系列讲座第35场正式开讲。普洱学院薛敬梅教授应邀做了题为《神圣与世俗:景迈山古茶林的生态智慧与共生密码》的精彩演讲。演讲在柯布生态书院院长、全球生态教育联盟创始人樊美筠教授热情洋溢的介绍下拉开帷幕。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为什么景迈山能成为世界遗产地?”“为什么景迈山的精神图腾和文化象征是茶?”“景迈山古茶林中所蕴藏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密码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感悟与启示?”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演讲由普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苏志龙博士担任主持,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做了精彩总结。


普洱学院薛敬梅教授演讲


普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苏志龙博士


柯布生态书院院长、全球生态教育联盟创始人樊美筠教授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


       “为什么景迈山能成为世界遗产地?”


       薛教授首先从景迈山古茶林的世界遗产价值认知角度入题,讲述了为什么景迈山能够成为全球首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她指出,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所评价:“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这一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充分尊重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生态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现了山地环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知识和生态文化。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村寨与传统民居建筑在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充分体现了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认识及利用的生态智慧。”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例证。这一种植方式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创造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并利用生物多样性预防病虫害、促进授粉并提供天然养分,持续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在当今世界规模化台地茶种植园主导的背景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存在价值,显示出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伦理和生态智慧。这一独特模式成为延续至今的、已消逝的文明或传统文化提供了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代表。景迈山因地制宜的土地平面、垂直利用技术和村寨选址、建设技术等传统知识体系,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森林农业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从景迈山古茶林,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的基本样貌和茶叶栽培种植的情形,也是中国古老茶山的缩影和茶文化的珍贵样本、高地和代表,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和密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梦想。


       “为什么景迈山的精神图腾和文化象征是茶?”


       景迈山人的生产生活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统一,蕴含了先民传统的生态智慧。薛教授认为,在景迈山,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不是对立的,森林、茶林与村庄是共生共荣的,谦卑、节制、感恩成为景迈山人的日常。一是体现为茶林与村庄的和谐。传统居住建筑在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充分体现了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认识和利用的生态智慧。景迈山的村寨设计采用了“寨心+神树”的佑安体系,整个村寨围绕寨心紧凑建设,高处的佛寺和四周高大的神树庇护着村寨。这样的布局不仅丰富了村落的空间形态,使得空间环境与村民的生活习俗结合,而且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也方便彼此交流,进而建立良好邻里关系。二是茶叶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布朗族对茶的利用极为广泛。茶叶既是财富、是礼物、是装饰、是图腾、是象征,也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和生活的必需,是药、是蔬菜、是信物、是祭品……。他们拌盐巴辣椒等佐料生吃的“得则”就是新采下的茶的鲜嫩叶。他们干活时把“腊”即茶带在身边,劳累时咀嚼茶叶可以解除疲劳。与此同时,他们把新鲜茶叶蒸熟并封闭在竹筒里制作成酸茶“缅”,用来祭祀、待客或相互馈赠的礼物。


       景迈山居民围绕茶构建了从信仰习俗到日常行为规范的传统知识体系。在景迈山,茶叶被赋予神圣、洁净、礼仪、友好、真诚、祝福、信仰、重诺等象征意义。布朗族和傣族在神圣与世俗、信仰与生活之间定位自己,从茶祖茶魂信仰、万物有灵和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知识中衍生出爱护自然、和谐相处、共建家园的民俗。他们相信动植物都是有灵性的,通过祭祀仪式可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与和谐共生。大自然的任何物种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哪怕是位于食物链底端的昆虫也是大自然重要的一员,由“昆虫神”管着的。蜘蛛是帮助管理茶林的;蜜蜂不仅可以酿蜜并为茶花授粉,也可以传递天气乃至茶叶和稻谷的收成等消息;蚂蚁虽然会蛀空茶树,但也能为茶林分解很多有机的肥料。一些让人讨厌的虫子会影响茶树的生长,但它们是昆虫神传递消息的“信使”,提醒我们注意环境的变化。对茶祖的崇拜和祭祀,反映了景迈山世居民族的集体记忆,规范了他们的行为准则,提升了他们对古茶林共同家园遗产的集体认同情感。祖先的遗训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在他们看来,古茶林及其所依附的大自然比金银牛羊更宝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爱护大自然。这种价值观不是攫取而是“爱护”,正是这样的观念和行为才有了相应的景迈山人文智慧,才逐渐建构起他们的精神、文化和信仰世界。其中,“一祖六神”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破除,是对大自然有机生态系统的朴素认知,是对祖先遗产和遗训教诲的感恩遵循。因此,他们关注大自然的信息,人与茶,茶和森林、自然的关系是整体的、系统的,而不是分裂和孤立的,人与人之间也是互助友爱的。作为一种生态伦理,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价值观使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山水林草充满了敬畏感恩。


       景迈山古茶林的生命感悟与当代启示


       薛教授指出,景迈山古茶林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密码,亟待我们当代人给予深入发掘和广泛传播,从而对现代生活和生产方式进行反思,不断塑造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价值观念。


       一是景迈山的故事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如何讲好景迈山的故事,讲好中国茶的故事成为当代中国人不可推卸的使命。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茶和茶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二是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彰显中国古老智慧的永恒魅力。朴素的生态伦理、卓越的生态智慧、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这是认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中国智慧,有机处理保护与发展矛盾关系的中国方案。三是坚持创新发展,真正展示景迈山模式的生命智慧。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神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景迈山成为“两山”理论的实践创新基地,成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成为“厚道农业”与“情义经济”发展的样本,使景迈山真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态文化的高地。四是要勇于面对景迈山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的冲击,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虽然已经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但将来还会面对更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既要推进景迈山遗产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又要倡导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自己的文化,警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让他们认识到这种坚守和传承的价值意义。


       景迈山必将成为生态文明的新高地


       在结语中,薛教授指出,景迈山不仅让我们触摸到中国源远流长茶文化的脉搏,还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更珍贵的是景迈山的布朗族、傣族先民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以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为基础,以古茶林及其文化为核心,在神圣与世俗、自然与人文、精神与物质的交织中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和表述方式,建构了属于景迈山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他们把祖先崇拜和茶祖崇拜融为一体,把万物有灵的信仰和对茶树的敬畏感恩结合在一起,把对茶林的守护和对家园遗产的珍惜结合在一起,把对茶的神圣情感与世俗的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茶的信仰、茶的故事传说、茶的节日、茶的习俗、茶的技艺、茶的生活及其相应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村规民约等,不仅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结,保障了景迈山古茶林千百年来的生机活力,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的一种实践方式。


       在互动环节。薛教授和苏博士对线上提问做了精彩答复。薛教授认为她从景迈山、古茶林受益匪浅,并结合自己“上山”前后个人心态的变化,表达了对景迈山的依恋和深厚情愫。她说,上山前,常被名利场的东西所诱惑;上山后,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是否太虚荣,没有懂得什么是感恩。过去经常失眠、焦虑、精神困扰,现在身体越来越来好,心境越来越平和,内心越来越丰富,认为自己很富有,特别感恩。因此,她说自己要通过对景迈山的探索造福于未来的人生,重新赋能,疗愈自己。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总结道:薛敬梅教授和苏志龙院长今天联袂揭示的景迈山的生态智慧和共生密码极其震撼,极富启迪,值得我们长久深思。非常理解各位听众渴望上景迈山朝圣的心情,其实只要我们眼中有他人,心中有自然,可以说世间处处都是景迈山,人人都可成为景迈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善待他人,敬畏自然,将景迈精神传遍四面八方。


       薛教授的演讲充满深情,既有第一手资料,又有深度分析,引起听众极大兴趣。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的师生,以及中央民族大学青年志愿团,扬州大学绿行社,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豚保护协会,扬州职业大学晨希社团等环保公益社团的青年志愿者,通过腾讯会议积极参与讲座,5000余人通过北大i1898平台收看了本次演讲。


       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系列讲座由柯布生态书院和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研究、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的重要平台。迄今为止已有小约翰柯布院士、张孝德教授和石嫣女士等35位国内外研究生态文明的前沿专家和一线实践者在该平台发表了演讲,上百万听众聆听了讲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关链接:


       怀特海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过程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了可持续未来的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在美成功召开


       小约翰·柯布院士工作站成员参加“文化百讲”暨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座谈会


       第16届中美过程哲学(后现代)暑期高级研讨班成功举办


       “过程哲学,人工智能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中国过程哲学学术新锐畅谈 《柯布与中国》:播种生态文明的希望


       玛丽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健康食物、健康生活与幸福社区共同体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举行50周年庆典


       缅怀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生态侠哲大卫·格里芬


       格里芬与中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先生学术纪念会线上举行


       杰里米•伦特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生态文明构想


       “生态美学与当代艺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俞懿娴教授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畅谈方东美与怀特海的圆融与机体


       帕金斯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中美联手终结“死亡经济”


       “全球过程思想与生活”研讨会: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


       陆维东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过程哲学与觉醒商业和生态文明


       柯布在第16届怀特海儿童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致辞:生命的美好在于与他人共享欢乐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教育


       韩国学者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 韩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张孝德做客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讲座,畅谈生态文明导航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樊美筠在“过程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分会上致辞:共迎过程研究的春天


       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举行2022开学典礼暨2021毕业典礼


       第14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线上举行


       第15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4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线上举办


       “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迈向零污染的地球”论坛线上举行


       “生生不息地球运动”启动 中美携手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分享按钮
 
评论 请在下方区域中输入……
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