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文 :从师院中文系到文学院


2022年12月15日 06:39    来源:应天文化季刊    王增文

       从2000年5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商丘师专与商丘教育学院、商丘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商丘师范学院,到2015年退休,我在商丘师院工作了整整16年。这16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流金岁月,自然难忘。


       一、重任在肩,诚惶诚恐


       2000年元月,我开始担任师专中文系主任。这年秋天,中文系开始招第一届本科生。大约到了2001年秋天,师院党委始任命中文系新的领导班子,我任中文系主任,原商丘教育学院副院长秦崇海任党总支书记,张丽萍任副书记,左怀建、彭国栋、李保民任副主任。1年后,张清民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亦任中文系副主任,但不久即调往河南大学文学院任教。



       2006年5月,师院中层领导换届,中文系改称文学院,原中文系新闻传播学专业独立建新闻系,秦崇海、彭国栋去新闻系工作,师院党委任命我为文学院院长,原学校团委书记李辉任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家付任副书记,孙海芳、王玉霞任副院长,张丽萍任调研员。



       2011年5月,李辉书记调任学校党委宣传部长,文学院领导班子又作调整,我仍任院长,孙家付任书记,陈晓明任副书记,孙海芳、王玉霞、杨春风任副院长。


       直到2014年9月退居二线,改任文学院调研员,我一直在中文系和文学院主持行政管理工作,前后达15年。在这15年中,我深感自己能力不足,却重任在肩,因而诚惶诚恐,始终秉持团结同志、与人为善、为师生服务的理念,总是尽力想把各项工作做好,以不辜负同事们的推荐和学校党委的信任和重托。


       二、办好学院,最重要的是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师院虽然只是一个二本高校,但要想办好,最重要的也是高层次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想建设一支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不外乎有两条路,一是培养,二是引进。


       师院初建时,中文系教师队伍是由师专中文系、教育学院中文系、师范语文组教师合并而来,除个别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外,多数教师都是本科学历,过去教的是专科和中专的课程,现在要改教本科课程,自然有些难度。所以师院中文系时,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升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历、职称层次。在当时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中文系每年都要派出一批教师到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访学进修或接受骨干教师培训,到2005年几乎轮训一遍,同时又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还从河南大学聘请华锋教授来院兼职对大家进行传帮带,从而使教师的整体水平在较短时期内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到2006年,学校开始出台高薪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措施,中文系也改称文学院,开始进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快车道。到我退居二线时,文学院已有教授10多人,博士和在读博士近30人。除老教师外,过去的本科学历教师,最低也都获取了硕士学位。


       文学院先后引进的博士有:杨鉴生、黄柏青、张雅玲、房瑞丽、李卫军、时国强、刘骥鹏、邱峰、赵鹏、刘海洲、崔海妍、陈学芬、韩洪波、刘万华、陈功文、张甲子、张富林等。


       文学院原有教师考取重点高校攻读并获取博士学位的教师有:杨春风、周引莉、李艳丽、金璐璐、宁智锋、李振中、朱红昭、常丽洁、张巧玲、王杰立、刘会凤、谷红丽、庄素真、张松林、张辉、李瑞华、杨晓林、蔡乾等,还有辅导员老师马媛媛、杨同辉。


       中文系和文学院时期先后评上教授职称的教师有:宋立民、左怀建、王玉霞、秦崇海、孙海芳、李保民、彭国栋、刘洪生、黄连平、贾学清、韩霞、杨春风、刘同般、刘骥鹏、谢书民、周引莉等。


       这30多位博士和16位教授,虽然有十多位先后调离师院,但绝大多数一直留在师院工作。另外文学院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副教授和讲师。这些高层次人才,成为了文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最重要的工作是人才培养,而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应该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师院中文系时就非常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文系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大约在2003年前后,我们又成功申报了新闻传播学专业。2006年,新闻传播学专业独立建成新闻系,不久我们又开办了对外汉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是我院的王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普通高校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又被评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课程2012年还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2011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另外,现代汉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写作、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概论等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还被评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在中文系和文学院时期,我们非常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经常组织听课评课和课堂教学竞赛,有20多位教师先后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韩霞、张晓玲、邹琨、王立等老师还参加省级竞赛,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标兵。


       当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离不开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文学院也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2009年,我主持的“中文专业教学管理创新研究”课题通过省级鉴定,被评为河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王立老师主持的“问题化教学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的应用”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该课题的研究成果2014年亦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庞可慧老师主持的“师范院校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获批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王立、邹琨、霍霞等老师也都先后获批有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文学院还非常重视教材建设,除选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外,我们还自编了《中国古代文学简明教程》《大学语文》等教材,孙海芳、庞可慧、谢书民主编的《新编普通话基础与测试课程》2012年被立项为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当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通过一系列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教学竞赛、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有力促进了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不断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是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们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督促广大教师研究学问,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和层次,以不断提升本科生培养的质量。第二个目的是因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一直是学校的申硕重点培育学科,所以我们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打造学术高地,为尽早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做准备。



       我们设想,要想申硕成功,除了要有一大批高水平的教授和博士以外,还要建设一批省级科研平台,获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要在国家权威期刊上发表一些高质量的论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要有一批学术成果能够获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这些指标在当时看来都是很难完成的,但后来我们都一步一步实现了突破。


       首先,我们先后有了4个省级科研平台。大约是2010年前后,王玉霞教授牵头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获河南省文化厅批准,成为第一个省级科研平台。不久,李可亭教授牵头,文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联合成立汉梁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10月获批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也是2012年,文学院以刘骥鹏博士为带头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014年,以刘骥鹏为首席专家的中国文学演变与文化转型研究团队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时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高不可攀,为此文学院年年都要动员博士们积极申报。刘骥鹏博士首先突破,2012年他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创作研究”课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接着2013年李卫军博士的《左传汇评》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4年刘万华博士的《明清商丘宋氏家族文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后来,李振中博士、陈功文博士、时国强博士、张辉博士、金璐璐博士,都陆续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始见成效。


       至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文学院在2008年就获批了两项,一项是刘洪生教授的《20世纪庄学研究史》,另一项是张晓玲副教授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和谐话语研究》。接着,2010年房瑞丽博士的《清代三家诗学研究》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3年李卫军博士的《左传汇评研究》和李振中博士的《初唐对外关系视域下的文学研究》,分别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再后来,金璐璐、张甲子、陈学芬几位博士也陆续获批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学术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在国家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在国家级重要出版社出版专著和获得省级以上学术奖励。房瑞丽博士首先在国家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他的《韩诗外传传诗论》发表在《文学遗产》2008年第3期。接着,刘骥鹏博士的《一个呼之欲出的文学名词》发表于《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并获201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他的学术专著《变革中的启蒙诉求:中国左翼启蒙派文艺思潮研究》于201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获2014年河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谢书民教授的《文字类型问题研究》2013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社级别虽低,但这部学术专著深受学界好评,当年即荣获河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这是文学院教师获得的最高学术奖项。后来,李卫军博士的《左传评点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常丽洁博士的《朱自清旧体诗词校注》201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还应该有另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要经常召开学术会议。中文系和文学院时期,我们几乎每周都要邀请本院教师给学生作周末学术讲座,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们还先后聘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徐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邓绍基、杨义、刘文飞、张炯、陆建德等研究员,复旦大学范哓、蒋凡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邵敬敏、方勇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教授,中央行政学院张大可教授,苏州大学鲁枢元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石云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吴福辉教授,河南大学耿占春、张大新、华锋、曹炳建教授等数十位国内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文学院期间还先后承办了河南省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和外国文学研究会学术年会。特别是2013年10月,文学院联合汉梁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了汉梁文化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12届年会,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襄学术盛会。承办这次会议,大大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办好函授和国培教育,拓展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广度与深度


       中文系和文学院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最多时达到2200多人,最少时也在1500人左右。学生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按照当时分工主要由书记、副书记负责,他们都抓得非常出色。


       除了普通本专科学生外,中文系、文学院还担负着重要的成人教育任务。中文系时,函授生每年都有数百人,暑假时集中授课,既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也能为教师们提供创收机会。中文系时函授教育抓得很扎实,深受学校和成教院好评。


       到文学院时,函授教育逐渐被社会办学点接手,但又承担起了更为重要的国培计划任务。国培计划是指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我院所承担的主要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两项任务。这种培训是国家级培训,学员都是农村最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所以我们文学院特别重视,选派了王立、邹琨、霍霞等几位最懂小学教育和最有亲和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从生活、学习到外出研修,对学员既严格管理,又热情服务。我们除了派文学院最优秀的教师为学员做些讲座外,主要是聘请国内最知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为学员授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到我们这里脱产研修,我院还要选派最优秀的学生到这些学员原来所在的学校顶岗任教,有不少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在农村小学做出了突出成绩。教育部每年都要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各校国培学员学习满意度,我院国培班学员学习满意度一直在省内领先,所以我院的国培计划越办越红火。



       国培计划是我院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服务形式,同时这种培训也对我院的普通本专科学生培养起到了促进提高的作用,而且按照有关政策,我院每年几百人的培训任务,也为学院带来了充足的经费支持。



       六、自感能力不足,但已尽心竭力,问心无愧



       作为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一是应该成为教学、科研的带头人,二是应该具有统筹全局和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自己只有本科学历,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外出访学进修的机会,所以学业上常有落伍之感。在人际交往和处理复杂关系方面,自己生性耿直,遇事急躁,而且平生不能饮酒,还有手抖的毛病,从来上不了酒桌,交际圈子狭窄,严重影响与社会的联系。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认为自己担任中文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是不大称职的,回首往事,也感到许多工作没有做好。但我担任中文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长达15年,确实也是尽心竭力的。

首先是在自己的教学科研上力争能做出一些成绩来。我虽然行政事务较多,但每学期都坚持给学生讲课,先后担任过汉魏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李白研究等课程,主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项,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2年被评为商丘师院首届教学名师。在学术研究方面,自2000年担任中文系主任以来,主持完成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2项,省社科项目和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各1项,独著出版《古代文坛故事译注》《潘黄门集校注》《商丘古代文学研究》《文史探微》,与刘同般教授合著出版《商丘文学通史》,与魏峨、王少华副教授合著出版《中国古代文学简明教程》,主编出版《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大学语文》等,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论散体大赋生成于汉景帝时期的梁国》发表在重要期刊《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夏之卷,并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论点摘编。



       其次是在工作方面,我尽力做到勤政廉洁,务实重干,不尚空谈,不搞形式主义,自觉与班子成员团结合作,和谐共事,顾全大局,与人为善。我一直认为系主任和分院院长不是什么官职,论权力连个村长也不如,就是个带班干活的,是为师生服务的。所以15年间,我始终把中文系和文学院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每一位教师都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而尽力服务帮助他们。从我个人的内心来说,我对工作是尽心竭力的,对每一位教师是公正公平的,是与人为善的,但是由于站的角度不同,又为工作成效所迫,确实难以尽如人意,还请各位同仁理解,同时也真诚感谢大家长期的宽容和支持。


       值得欣慰的是,在中文系、文学院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一直处在学校的前列。从一些可量化的关键指标来看,比如教授博士人数,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省级科研平台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到高层次学术研究成果,我院在师院文科中一直名列前茅。记得当年孙天华校长多次对我说,你们文学院是学校文科龙头大院,一定要办好呀!我们或许也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记得有一年教师节,受学校党委推荐,当时的商丘市市长陶明伦代表商丘市委、市政府还专程到商丘师院文学院来慰问我,这无疑是对我工作的一种激励和鞭策。



       一转眼已经退休7年了,回首往事仍然内心激荡。感恩同事!感恩学校!感恩时代!


       2016年文学院与历史学院合并成立人文学院,几年来发展势头越来越猛。我衷心祝愿人文学院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王增文(1955-  ),河南太康县人。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商丘师院(原商丘师专)工作,1997年晋升教授职称,2000-2014年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2015年退休后到民办高校发挥余热,现任商丘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相关链接:


       王增文:难忘商丘师专19年




-----------------------------------------END-----------------------------------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