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天津会谈,“火暴”其外“磨合”其中


2021年07月27日 03:06    来源:侨报网

       刚刚这个周末,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访华,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谈,也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会面。这次访问,一波三折、殊为难得,也意义重大。表面上看,气氛和几个月前的阿拉斯加会谈类似,双方之间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儿;试着仔细、全面地解读,又能看到磨合、合作的一丝希望。



26日,王毅(右)在天津会见谢尔曼。(图片来源:新华社)


       说“一波三折”,是说在“访还是不访”的问题上,“折腾”了很久。最后,谢尔曼终于在7月25日和26日访问了中国。


       说“殊为难得”,要和美中目前令人担忧的“大环境”结合来看。美国在南海、新疆、香港、台湾、新冠溯源等各个敏感问题上发表各种言论、采取各种行动,近来又添了一个“网络安全”领域,称对于许多美国企业、政府机构等进行攻击的黑客行动背后是中国政府,近来还进行了一批相关制裁。而中国的回应则是越来越强硬。双方关系紧张,“擦枪走火”的阴影一直悬浮在头顶。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前期一系列波折,访问最终完成,双方各自对外界的通报中也都有积极的语句——中方提到“互利双赢”,美方表示“不寻求冲突”,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说“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谢尔曼作为美国国务院的二号人物,是拜登政府就职以来访问中国的最高阶官员。拜登就职几个月以来,和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包括俄罗斯——都已经举行了面对面会晤,但美中国家元首会晤还未举行,这既体现了双方的谨慎,同时也说明现在美中关系的大状态不佳,元首会面的条件不具备。今年3月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的美中高层官员会晤,双方在会谈开始前就因为程序问题剑拔弩张;从会晤后的这几个月看,高层交流进展不大。这次,如果谢尔曼的访问顺利、达成一定共识,后续的布林肯国务卿访华、乃至最高领导人见面等才成为可能。今年10月意大利主办的G20峰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峰会机会,从现在到那时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不多不少。


       而具体到谢尔曼访华的一些细节和过程,颇值得玩味。


       总体说来,这是一次很“火暴”的交流,火药味非常浓。在美国方面,在访问前几周内就从多个角度对中国进行了指责、采取了行动,其中还有7月19日美国军机降落台湾某机场的“踩红线”级别行动。在中国方面,在天津对谈期间,谢锋先是尖锐指出,两国关系陷入僵局,原因是美国把中国当做假想敌。谢锋在会谈后吹风会中透露的中方向美方提出的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王毅则在与谢尔曼见面时明确提出“三条底线”;干脆利落地亮明了底牌,在表达中美共赢的意愿和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方面,非常少见地把绝对重点放在了后者。谢尔曼在访华前曾表示要“从实力出发”与中国打交道,中方当时就回应要在国家一律平等方面“给美国补上一课”,果然进行了这种“补课”。而根据谢尔曼在会晤后发的推文以及美国国务院所发声明,称谢尔曼与王毅“就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坦诚、公开的讨论”,对“中国一系列违反美国价值观和利益的行为表示关切”,并再次对“中国不愿与世卫组织合作开展新冠第二阶段溯源”表示“关切”,还指责北京“破坏国际秩序”。这些说法显然和中方的“清单”“底线”有冲突,继续凸显双方的尖锐矛盾。


       但“火暴”是意料之中。几年来在经贸、金融、科技、安全等各个领域积累的矛盾,加上美中两国各自国内的形势和民众情绪,双方早就表明这次交流会是“坦诚”的,因此“火暴”是这次会谈必然的氛围。而根据双方的说法、做法,双方还是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也有合作的愿望。王毅出面与谢尔曼会晤本身,其实也表明了寻求、拓展合作领域的意愿。


       “火暴”是必然的,“合作”是有意愿的,依然处于低谷的美中关系由此可能会进入一个漫长的磨合期,一边“吵”一边努力找寻合作可能。



分享按钮
 
评论 
提交
评论 
提交
关于我们招聘英才网站大事记美中时报(电子版)广告服务 - 网址导航
美中时报 © 版权所有